当前位置:中国放生 > 放生仪轨 >

成都放生比较好的地方有哪些,成都文殊院举行第一季“无心茶会”

文章出处:未知责任编辑:admin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4-02-03 08:57 字体大小:【

一、昆明放生地点大全

1、成都文殊院“无心茶会”第一季·春寂寂

2、大菩文化四川讯4月5日,由成都文殊院空林佛学院主办,文殊院“香园”禅意生活体验区协办的“无心茶会”第一季·春寂寂,在文殊院祖堂前开启茶席。文殊院座元、空林佛学院院长智海法师,常住及佛学院法师,巴蜀文化界名人、学者等嘉宾共聚一席。

3、下午,三声磬响,茶会开始。首先,“敬献茶供”。文人“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佛前供花是佛教的传统,供养诸佛香花能获得端正容貌,以及殊胜福报。敬香后,两位法师屏息跪坐,沐手插花。

4、插花完毕后,法师托花缓缓步向祖堂前的供案,礼佛供佛。一侧的主泡师,则以中国茶道沏茶一碗,由智海法师在佛前供茶。供茶完毕,法师们以一首梵呗《虔诚献花香》供佛。

5、为何这场茶会设在祖堂前?文殊院自清代重建起,经第一代慈笃海月祖师卓锡荒土;第二代丈伯明锡祖师、第三代瑞临实祥祖师、第四代弗文际微祖师、第五代自求了然祖师及第六代铁峰达慧祖师艰难守业;第七代本圆悟超祖师扩建丛林,丕振宗风;第八代桂芳真福祖师重修塔院;第九代耨云空盛、乘三空福祖师培修庙宇;第十代法基祖承祖师首开空林禅净兼修之风;第十一代实相道空祖师、第十二代崇慧戒徹祖师,整饬风规,增补常住;第十三代德风定成祖师创立四川佛教会,开办慈善诊所;第十四代明正宗观祖师力整院风;第十五代禅安方堃祖师重视教育;第十六代法光广轮祖师开坛传戒,成就后学;第十七代宽霖正念祖师住持空林长达49年,危难中舍身护法,保全圣物、护持道场。

6、为追思历代祖师为法忘躯的坚强意志,传承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延续佛门慧灯,这场茶会自然是要设在祖堂前,并以香花茗茶虔诚奉献,伏愿祖师三宝慈悲摄受。

7、磬响一声,茶会进入第二个环节“品茗听音”。一曲尺八《绿野仙踪》,一首古琴《流水》,令宾客既忘却尘劳,也放下万缘,开始露天坝坝里的寂静品茗。

8、智海法师感谢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的邀请,能与大众同饮一杯清明茶。并分享了对“清明茶会”的看法,他说:“全国人民都在祭祖扫墓,清明我们也祭祖了,所以莫忘祖宗恩!今天寺院里办清明茶会,意义在哪儿呢?这就相当于大家“回家”,扫墓、祭祖、念恩,这就是出家人的独到之处。”

9、他向大众分享“清明茶”的意义:清是不染,明是觉悟。“清明”,它不是一个节气,是一种心境。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事情管好,把眼前的这杯茶喝好,有了自知之明,天下也就太平了。

10、智海法师分享“清明茶”的意义

二、济南何地可以放生鲫鱼

1、寺院里喝茶,和老百姓喝茶有什么区别?寺院是出家人修行用功的地方,文殊院又是禅宗寺院,所以“喝茶”也是修行生活的一部分。传统丛林一年中有十个普茶日。到了普茶日,便集合僧众吃茶。在禅堂参禅打坐时,也是日日都离不了茶。虽然此次茶会有别于传统丛林的普茶,但其内在核心确是一样的,那就是在追思祖师的同时,借茶机参禅悟道。

2、为何叫做“无心茶会”?

3、宗性法师为此茶会安立了三个“无”:无事为本、无念为宗、无心合道。这三重境,则可用三首禅诗来匹配。

4、“无事为本”,感受一下宋朝无门慧开禅师的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5、“无念为宗”,有南怀瑾先生的诗:“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6、而“无心合道”,则可见同安常察禅师的法偈:“问君心印作何颜?心印谁人敢授传。历劫坦然无异色,呼为心印早虚言。须知本自灵空性,将喻红炉焰里莲。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7、此三重境界,无事,心中不藏烦恼事,日日是好日;无念,不耽着那扫不尽、吹还乱的思绪,自然心安;当念念都不住,这喝茶还是不喝茶,这思善还是不思善,已不是问题。

8、此次由空林佛学院主办的“无心茶会”,是文殊院在传统茶会、禅宗普茶的基础上,借鉴其和雅的仪式感,涉入禅堂的体验感,并以“无心”三重境为精神指导,而开创的、别具一格的文化活动。稍后还会根据不同节气、人文精神等,陆续开设。

9、9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佛教协会、成都市佛教协会主办的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印度、尼泊尔、美国、泰国、韩国、日本、比利时、越南等国家及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的宗教界人士及专家学者200余人济济一堂,以“玄奘与当代社会”为会议主题,全面深入地探讨玄奘的学术成果,揭示玄奘的时代意义。

10、玄奘法师是举世公认的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和世界文化名人,是佛教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玄奘法师在去天竺取经之前曾在成都居住五年之久,奠定了他远赴天竺取经、完成驰名中外伟大壮举的思想基础。据史载,“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15岁的玄奘和他的二兄前往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已多聚在蜀地,因又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五年间,玄奘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

成都放生比较好的地方有哪些,成都文殊院举行第一季“无心茶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