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放生 > 放生功德 >

放生用什么,放生金额一般多少合适

文章出处:未知责任编辑:admin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2-12-31 05:11 字体大小:【

当今社会最严重的两个问题:杀生和邪淫。

因邪淫婚外情等,引发情杀的事屡见不鲜。而几乎所有沉迷邪淫的人,从小都有大量伤害小动物的经历。

“万恶淫为首,诸余罪中杀业最重”邪淫和杀生似乎是紧密相连的“恶业引发器”,多少妄语两舌嗔恨因此而产生,因杀生和邪淫引发的其他恶业更是不可计数。

杀生伤害慈悲心,无慈悲心寡廉鲜耻的事也容易做的出。邪淫又引发家庭不和,长期生活在吵闹的环境中,极易做出极端的事。

因果的法则是自作自受。但是不要忽略共业关系。一个家庭,里面的成员聚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命运是紧密相连,互相影响的。如家中有人邪淫,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事业等会有一定的损减。经典中也记载,邪淫不自护身,不护家属。

家中子女邪淫严重时,同一时期其父母的关系,也多半是争吵不断,严重的还会导致离异甚至家破人亡,有多少家庭因邪淫而衰落。

恶能引发恶的共业,同理善也能引发善的共业。

杀业是最重的罪,反过来救护生命则是最大的善。如果家中有人常常放生,引发家庭善的共业快速成熟。带来吉祥吉庆善的共业,易经也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般其关系最为密切的父母子女最先受益,健康事业学业等会有所增益。

经典记载,戒杀放生的功德,就像一块上好的黄金,能制成佛像,菩萨像,人像等各种形像或其他器具等。以放生功德求出世间的各种利益,功德到了也能成就,何况世间的姻缘家庭,事业健康等等。

一般认为放生具足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其实放生具足五种布施,除了前三种布施,还包含布施生命,布施一切乐。作为反作用力,放生者也会得到寿命延长,快乐开心的果报。

------

《正法念处经》不杀生者。则施其命。若施命者。施一切乐。第一施者所谓施命。如是思惟。生天之因。最胜戒者。所谓施命。若愿染爱境界胜乐。不杀为因。彼人则生若梵若魔若帝释王。彼人若愿生人中胜。得转轮王七宝具足王四天下。若愿大身阿修罗者。舍身得为阿修罗王。彼人若愿大身夜叉。得夜叉王。此不杀生最为大业正法种子。行于生死。唯不杀生。为归为救。入生死闇。不杀为灯。不杀生者。名曰慈悲。正念思惟不杀生善。心常生喜。若遮他杀。他不可遮。则是行舍。彼人如是。行四梵行。以熏身心。不杀善根。不可思议。最为真实。何等何等。种种诸愿。如是如是。随愿皆得。譬如世间善巧金师。得好真金。如是如是随所欲作。彼金如是随意造作种种庄严。若作瓶等。若作人像。若作佛像。如是如是。不杀生者。不缺不穿。不孔不虚。如是如是。随愿皆得。随何等人。如是不杀。则近涅槃。彼人常共善知识行。彼人则是善器众生。善能摄取自他福德。彼人则是世间福田。不行地狱饿鬼畜生。此善行人。成就善法。一切所得皆悉坚固。无有王贼水火等畏。皆自食用。人中尊贵。他不能胜。法具足故。是故智者不应杀生。

---

通读经典发现,这里的“不杀生者”是广义词,包含救护众生(放生)者。

现在的买物放生,我们还忽略了卖主也就是摊主的利益。一般在去买活的鸡鸭鱼类,都有免费宰杀的服务。摊主卖给你就不用宰杀活物,摊主少造了杀业,所以摊主也得利。这也符合经中说的:“劝他不杀”“劝令不杀”“遮彼杀生”阻止别人杀生也是无量功德。

“杀心不除,尘不可出”“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南京放生方法

对于修行人来说,更应该要多放生,六波罗蜜布施为首,而“第一施者所谓施命”布施做好了,后面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才能顺利依次修行。

高级的修行者,还必须要断除杀心和淫心才能成就。不然必定落入神道魔道,出不了生死苦海。这是楞严经所明示的。

以救护众生的功德求愿,百求百灵。以放生功德回向戒邪淫,也是快速不可思议的。

如愿家中和谐吉庆,就应该多行放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深圳龙岗放生的最佳地点

道理可以一下子就明白,事情还要一件一件去做去积累。量变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放生要发长久心,精进心,不停的积累功德,总有一天会彻底改变命运。黎明前总会有一段时期的黑暗,挺过去就胜利了。

最后再说一下修行次第问题。

六波罗蜜有次第,三种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法布施)也同样有次第。如果觉得放生修起来,比较困难障碍重重。可以先修一段时间财布施,布施贫穷困苦的众生,特别是疾病中的众生。这样布施一段时间,再修无畏布施(放生)会顺利很多。

另外佛经记载有五种布施,现世就能得福。其中之一就是“施病瘦者”。“雪中送炭”要好于“锦上添花”救急难的事,功德最大最快,救生命感应更是快速。

放生用什么,放生金额一般多少合适

放生引发善的共业,家和万事兴。

放生放久了,会出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自业”上:工作升职加薪,事业向好的方向发展,财富增长。如有顽固疾病也会渐渐康复,人缘也越来越好。

“共业”上:家中父母健康大幅度改善,子女学业进步。

还有买车买房等吉祥之事,因为把众生从牢笼里解救出来,带它来到大自然新的家。给众生新的居住环境,反作用力,自己也种下了住新房的因缘。

很多从小破坏鸟窝等众生居住环境的人,往往后来也多次搬家,居无定所。

因为亲自放生,以脚力带众生从牢笼到新家的这段路程,为众生付出了脚力,自己也种下了以车代步有车的因缘。很多长期亲自放生的师兄,后来都有买车买房的经历。

想要得到什么,就先付出什么。不过要量变才能质变,不求回报,回报反而大。业力因缘具足,不求也能自来,谁也挡不住因果业力。

想住漂亮的大房子,就先让众生住大房子,让牢笼里的众生,回归到大自然这个漂亮的大房子。

要想以车代步,就先为众生付出自己脚力,亲自放生带众生离开危险的环境。

惠阳淡水放生的地方

让众生离开危险环境,自己也会很安全,不会遭受众难。正如《药师经》说的: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放生这种极大极强的善业,长久坚持,功德到了,自然身心清静不思邪欲。

放生的功德,就像一块上好的黄金,可以打造各种形状器皿,以放生的功德,求各种世出世间善愿,功德因缘具足了必得满足,快速而不可思议。

愿诸位亲力亲为,以放生引发善的共业,近则:事业可隆家庭和谐,家族兴旺万事顺利。远则:息灭刀兵劫,转世界劫数。业力不可思议,共业不可思议,放生不可思议。南无阿弥陀佛。

禅语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禅语故事中的人生智慧

  从“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开始,“禅”作为一种“可意会,难言传”的修行法门,延续至今而未见衰退。“《宗镜录》出,禅宗衰。”禅是不能多讲的,其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禅是靠悟的,又有“渐悟”、“顿悟”之说,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在这光怪陆离、物质化肆虐的社会,读禅可以开启心智,点亮心灯,进而形成一份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而品阅古往今来的禅语故事,更能发掘出人生的智慧,感悟人生的真谛,让生命更加充实丰富,让见地更加深邃明达。

  禅语故事(一):途中珍重

  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有一天,突然动了念头,想下山,因此向归宗禅师辞行。归宗禅师问道:“你要到哪里去?”

  灵训如实回答:“回岭中去。”

  归宗禅师关怀地说:“你在此参学13年,今天要走,我应该为你说些佛法心要。等你整理好行李,再来找我吧。”

  稍后,灵训禅师先将整理好的行李放在门外,然后去见归宗禅师。归宗禅师招呼道:“到我前面来。”灵训禅师依言前行,准备聆听教诲。

  归宗禅师轻轻说道:“天气严寒,途中多多珍重。”

  灵训禅师顿有所悟。

  【人生智慧】“天气严寒,途中珍重”,如果把“天气严寒”看成是征程中的艰辛、挫折、苦恼与坎坷,那么“途中珍重”则是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的一种告诫。禅是如此平常,如此简易,一句叮咛即可显露出禅意。

  禅语故事(二):本分事

  石梯禅师有一次看到侍者拿着钵盂往斋堂方向走去,就把他叫住问道:“你到什么地方去呀?”

  侍者回答道:“到斋堂去。”

  石榴禅师不以为然地斥责道:“看你手拿钵盂,我怎么会不知道你要到斋堂去!”

  侍者反问道:“禅师既然知道,那又为什么明知故问呢?”

  石榴禅师认真地辩解说:“我是问你的本分事。”

  侍者神色庄严地回答道:“禅师若问我的本分事,那么我实在是要到斋堂去。”

  听到侍者如此回答,石榴禅师拍掌赞叹道:“你实在不愧为我的侍者。”

  【人生智慧】诚然,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很多人不能够坚持做好自己的本分事,于是,因放弃和气馁、懦弱,苦恼随之而来。如果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本分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能在那本分事上干出一番成绩。

  禅语故事(三):无明的产生

  一个禅师在讲禅,说:“禅可以断除人的无明烦恼。”

  这时有一个人出来反驳说:“我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烦恼。请问禅师,什么叫无明?无明是怎么产生的?”

  禅师说:“这么简单愚蠢的问题你也能提出来?”

合肥乌龟放生地点公布

  这个人立刻恼怒起来,理直气壮地质问:“你不回答也就算了,为什么要侮辱我呢?”

  禅师笑了一下,说:“这就是无明,无明就是这样产生的!”

  【人生智慧】什么是无明?无明产生于愚昧,它是对佛法真理的错误认知,也是诱发“贪嗔痴”三毒的根源。我们往往会被愤怒、抑郁、烦扰等不良外力所压迫,如“无明之火”等,这就源于“无明”。放下一切,不执着于相,则能有效控制住“无明的产生”。

  禅语故事(四):唯我独尊

  有一个人来问从漪禅师:“请你告诉我,什么叫做佛呀?”

  从漪禅师说:“不指天地。”

  那人不懂,继续问:“为什么不指天地?不是说万物同体、天地同根吗?”

  禅师淡然答道:“因为唯我独尊!”

  【人生智慧】佛本来是智慧、圆满、觉者之意,而佛陀曾讲“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也就是说,众生只要能通过深入的修行,都能成为觉者。“唯我独尊”不是妄语,而是注重体验、注重过程的一种姿态。

  禅语故事(五):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人生智慧】“求人不如求己”,这真是禅语机锋啊!在人生中,我们往往选择崇拜别人、羡慕别人为能事,把“求人”看作是成就自己的重要砝码。殊不知,“求人不如求己”,很多时候,人生的成功,源于个人的身体力行、自信的意念和奋斗的毅力。

  禅语故事(六):解铃还须系铃人

  从前有一个人总是非常苦恼,他听说佛能灭除一切苦难后,就背上行囊去找佛。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对他说:“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有你自己。”

  “可是,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的正是我自己啊!”那人不解地说。

  “你想一想,你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佛陀对他慈悲地微笑着说。

  这个人沉吟半晌,没有说话。

  佛陀继续开示:“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

  站在温暖而明亮的阳光下,苦恼的人终于明白:自己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执著,要求得解脱最终也只能靠自己。

  【人生智慧】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人生中,有很多烦恼和苦寂,都源于我们自身,这正如“无明之火”一般,是莫名其妙的,也是难以言表的。要去掉那些无明烦恼,还得靠我们自己,善知识的引导也只能起到一种借鉴作用。

  后记:人生若禅,禅如人生。这些禅语故事中体现出的人生智慧,或朴实简易,或意味深长,但都值得我们去品鉴,去发掘,去研习,去斟酌。喧嚣的世间,浮华的生活,纷繁复杂,很容易让人迷失,如何才能达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境界呢?看看禅语故事,用心感悟其中的人生智慧,倒不失为一种保持乐观、自省的好方法。

  (作者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