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放生 > 放生动物 >

陕西放生动物在哪里,虚云和尚法语集——光绪廿六年庚子在陕西卧龙寺

文章出处:未知责任编辑:admin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4-05-03 11:36 字体大小:【

一、福州放生蝌蚪在哪里

1、阖省文武官员启建道场九日庆祝慈禧皇太后七旬万寿设斋请上堂法语

2、升座。拈香祝圣毕。上首白椎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执柱杖云。佛母陀罗尼。佛顶王三昧。亦名秘藏大总持。巍巍乎莫能形。荡荡乎莫能名。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宁。当今圣天子得之统御金轮。化育万物。亘古今以弥坚。体乾坤以为量。仁风沕穆。化日舒长。皇太后得之含众德以有余。育至尊而独上。优昙现瑞。嘉凤呈祥。兹则宫中添线。海屋添筹。翊运宣猷。调元赞化。诸公卿恭逢圣节。虔转法轮。黄阁帘垂。百尔鸾翔虎拜。紫垣扇合。千行鹭序鹓班。彩映璇宫。五色庆云垂玉露。虹流华渚。九霄红日映瑶池。正当恁么时。千官进寿。率七腾欢。仰凭阖城文武官僚。广宣宝箓。遥瞻天上。敬爇心香。只如嵩呼顶祝一句又作么生道。良久云。普天同庆。万寿无疆。

3、延安市佛教居士培训班开班

4、陕西省佛协秘书长刘进业主持培训班

5、陕西省宗教局宗教一处处长董卓武辅导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

6、陕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宽严法师为大众讲授《居士的修养》

7、大菩文化陕西讯2018年7月22日下午,陕西省第六届佛教讲经交流会结束后,延安市佛教居士培训班开班,来自延安市各区县寺院常住法师、负责人、居士信众360余人参加培训。

8、陕西省佛协秘书长刘进业主持培训班。陕西省宗教局宗教一处处长董卓武为与会人员辅导了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以及当今佛教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对居士在佛教寺院工作中以及在开展宗教活动中应把握和注意的问题与大众作了说明。

9、陕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宽严法师为大众讲授《居士的修养》,法师以爱国爱教、正信正行为主题,以佛教报四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三宝恩”的思想为入手,以因果、良心、道德、慈悲的理念为指导,为信众开示作为居士如何护持佛法,服务大众,正信正行。

10、培训班时间虽短,但课程内容丰富,与会信众非常珍惜此次学习宗教知识、听闻佛法的机会,大众态度端正,遵守纪律,积极听课并认真做笔记。

二、苏州放生去哪里

1、本次培训班对提升佛教居士的佛学素质和自身修养,在日常寺院护法中如法行持、正确护持佛教有了明确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2、陕西省延安市佛协成立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陕西放生动物在哪里,虚云和尚法语集——光绪廿六年庚子在陕西卧龙寺

3、陕西省延安市首届传授在家菩萨戒大法会在青化寺举行

4、陕西安康汉滨区古刹简介

5、《大明一统志》:“在州治六里,有唐怀让禅师庵”。万历许尔忠《兴安州志》:“新罗寺,唐贞观年所建。”高寄《兴安州志》:“唐贞观初,酆王为新罗僧人建”。康熙《兴安州志》云:“在西津渡北,此山面水,俯瞰郡城。郡人谢御史毁寺葬祖,及寺毁而谢氏亦绝嗣。有铁钟重万斤,宋嘉定十七年所铸。”《重续兴安府志》云:“新罗寺钟,钟高五尺六寸,腰宽三尺八寸,重万斤。上无眼,是镛非钟,但相传已久,未可遽改也。款式甚古,有铭。铭曰:‘掩耳欲偷铃,铃声怕人听。声闻闻不闻,报答苦无定。我佛大医王,救汝聋聩病。返坠根尘中,方了生灭性”。并书有大宋金州江西新罗寺,化募十方施主,铸造洪钟一鼎,以光梵刹,上报四恩,下资三宥,普渡有情,同证善果者等字样暨施财姓氏。上层有篆文:‘皇帝万岁,重臣千秋,法轮常转,佛目长明’。格为六方,间以佛像,玲珑精巧,堪资考古者之抚摩也”。1990年8月间,文物工作者在遗址区发现巨型石赑屃2个(即碑下石座),又称石龟。据此则新罗寺庙址当在江北七里沟口半山上。故《兴安州志》云:“此山面水,俯瞰郡城”。

6、据传建于唐贞观间,原名竹林寺,唐高僧元静三藏创建,则天万岁通天间(696年)移寺东南高阜之万顷寺于竹林寺,始更名曰万春寺。怀让禅师在金州卓锡处。历经宋元,多高僧住持。康熙《兴安州志》云:“在汉水北白云山下,先名万顷寺,在今寺东南高冈上,后移寺于山阿,更名万春寺。创于南岳怀让,祖师开山,规制狭小。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重修。林木丛郁,昔有大竹千竿,干霄可爱。入山门东折,为天王殿;中有平地,上筑露台,上建古殿五楹,中塑诸佛像皆古甚。回廊四周,僧寮环之。殿后转东有白莲池,其上陡壁不可登。顺治十六年(1659年)重修。寺前有万春洞,洞内外皆唐、宋、明人题名。中坐观音大士像,唐咸通十二年辛卯(871年)八月塑。宋宣和五年(1123年)七月,知金州军事李弦睹其岁久,特为设色。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州守李翔凤于洞门前刻“白云深处”四字,下有南岳禅师白云泉,一郡之名胜也。”《重续兴安府志》亦云:“万春寺,在城东北山麓下,有白云泉,邑名胜之区。康熙时,有白云禅师者,上道下兴,湛深佛理,深入佛海,传戒授徒,盛行一时。后值兵燹、山洪涨发,佛殿随圯,山门不振者八十有年耳,至光绪时始重修”。为兴安府僧会司所在。现寺已颓废,有房屋廿多间,为陕西省林研所实验基地。惟有白云洞重新修葺,供有观音大士造像。

7、天圣寺为唐元和间(806~820年)之杏溪寺,亦称杏溪兰若。唐诗僧无可《过杏溪寺寄姚员外》诗云:“门经众峰头,盘崖复转沟。云僧随树老,杏水落江流”。据陈敏先生编撰之《全唐诗人名考证》之《唐金州有杏溪》条云:“无可《过杏溪寺寄姚员外》;又有《酬姚员外见过林下》诗;方干亦有《送姚员外赴金州》诗,是知姚员外即姚合。姚合亦有《杏溪十首》诗和《游杏溪兰若》诗:“踏得度溪湾,晨游暮不还。月明松影路,春满杏花山。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未肯离腰组,来此复何颜”。据此则唐元和间金州有杏溪寺无疑。1982年,安康公路总段工程队基建施工,于今张坎下菜园出土一方宋淳熙元年(1174年)买地券,券文云:“宜于金州西城县永宁乡第十四都杏溪村安厝宅兆”,是知天圣寺所在为宋之杏溪村。又据1984年金堂寺佛教管理委员会所编之《安康佛寺》油印稿云:“本寺开山祖师系唐代皎然三藏法师,初名华严寺,宋天圣年间(1025~会修,改今名”。按:皎然和尚未尝至安康,倒是默然上人与姚合唱和颇多,疑,皎然为默然之误。无论是皎然或默然,寺始建于唐代当是古今共识,到了宋天圣年间重修,才改今名天圣寺。故《兴安州志》云:“天圣寺,在西津渡之南。创建于宋时,”传说“宋有妙觉三藏弘教,元有松明和尚继任法席,戒德精严,闻于朝,颁《大藏》全部,开期传戒,法侣流布四方”(《安康佛寺》)。康熙《兴安州志》又云:“至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修,成化中又修。明末毁于寇,惟钟楼仅存。中有古柏二株,盖不记年矣。明末国初,枯而复生。顺治十六年(1659年),游击屈复泰重建。前为山门,后为天王殿,最后为大雄殿,东偏为伽蓝殿,西偏为地藏殿,最后为藏经楼,中贮《大藏经》一部。极北汉江之滨为弥勒殿,规模颇壮丽可观。”

8、《重续兴安府志·金石志》载:民国初,“寺存毗卢佛造像一尊,高四尺五寸,睁眼,细腰,确为隋时物。”毗卢佛,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即守护神。善神。被佛教徒视为具有保护能力,并能创造和降魔之大神。鲁论《重续兴安府志》谈安康宗教时说:“天圣寺惜后起无人,无英才大德卓锡。仅能维持现状,所以无大发展,”清末民国初,“有寺僧静斋,上达下寿者锐意图治,振兴宗风,始遣其徒先后四方求戒,自此方有一线曙光。”《安康佛寺稿》亦云:“清末民初,达寿老和尚继任法席,整顿寺宇,开单接众,并剃度弟子八人:古成、古宝、古莲、古训、古鼎、古原、古金、古醒,继往开来,寺业兴旺,又捐资兴学,广培僧材,亲送莲、训、鼎三人到西安卧龙寺受戒,送古宝到南京宝华山受戒。古氏兄弟学业精进,毕业回山,重修戒律,再修法堂,慈云更荫,慧日重明,安康佛教一改旧观。”

9、1953-1957年,安康佛教协会设此,选送古鼎赴中国佛学院学习,业毕卓锡西安草堂寺,达寿和尚解放前夕圆寂,遗嘱古训管理寺务。1957年寺为安康水泥厂占据,1959年水泥厂下马,被弹花社占用至今。现殿堂楼阁大部已毁,但旧貌尚存。

10、报国寺,亦名五峰寺。据清康熙《兴安州志》云:“南五十里曰五峰山,五峰如掌,报国寺在焉。有巨钟,声闻数十里,昔人朝贺习仪之所也。”传唐贞观年间所建,历有修葺,明成化戊戌(1478年)太守郑福创修《金州志》,“五峰梵钟”列入金州八景之一。白河县令普晖参与编修《金州志》,为八景作诗云:“五峰楼阁渺氤氲,时有孤钟四远闻。惊起龙眠行法雨,换回鸠梦绕禅云。传来斋后儒生苦,扣到师前弟子勤。记得凤楼更漏尽,千官喜听觐明君”。其时寺庙尤在,钟声可闻。迨至明嘉靖丁亥年(1527年),知州郑琦《补修金州志》,学正李正芳亦题八景诗附之,其中《五峰梵钟》诗云:“神物遥传不记年,数声风送自遐天。星残万壑流遗响,月落千门散晓烟。雷鼓远闻惊鹤舞,丰山灵应起龙眠。姑苏曾记寒山夜,又伴清音到汉川”。从诗中可知,嘉靖间寺院钟声仍在。据此,五峰寺当毁于明末。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知州王希舜纂《兴安州志·古迹志》附八景云:“五峰梵钟,钟声清远,今无。”《山川志》亦云:“今寺与钟俱乌有矣”。


参考资料